学科 | 综合实践 | 适合年级 | 五年级 | 负责人 | 郭丁源 |
参与成员 | 郭丁源 戚根深 陈晨 李贤 徐田田 韩旭鹏 孙茜 | ||||
申报课题 | 依托校园植物工厂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
| ||||
任教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(课题提出的原因、依据) |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: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道理。而且在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中也明确指出,要培养学生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、服务型劳动三个方面的能力。劳动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。 其中,种植课程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,是当前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。但是对于现代的小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,很多连植物的名字都说不上来,更别提去动手“种地”了。学生因为地域、环境的限制,也很少有走近自然、接触自然的机会,从而不了解植物的特征、周期、生长条件的要求、不同类型植物种植技术等相关劳动知识。反思我们之前的劳动教育,仅仅通过调查资料、交流分享等方法学习知识比较空洞,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践教学略显生硬;简单的室内种植劳动体验非常受局限,不利于学生的观察、整理、发现、感悟,劳动幸福感较低。 要想实现更好的劳动教育,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,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、劳动的热情,从而提高自身劳动素养。 | ||||
研究设想、研究内容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依托校园植物工厂这一平台,从选种、育苗、筛选、移植、采收、义卖、食育等实践活动中系统、全面、专业的学习现代种植知识与技术,提高学生劳动素养。依据不同年级组学段特点,选择适合的培育对象,与学校“小菜园”土培成果进行横向对比,体会科技的力量。通过校外专家指导,全方位了解现代种植技术为生活带来的改变,激发学生劳动科技创新的热情,动手实践设计相关劳动作品。 1.各年级组定期举行学习与交流活动。每周一次学习交流研讨。定期举办举办课题研究,进行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,搜集了各班实验情况的资料,进行认真分析研究,并及时对相关实验班级提出改进意见。积极推进理论知识的快速更新,层层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2.调查研究学生对种植实践的态度、兴趣、习惯、种植劳动课的满意度、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。通过问卷调查,抽样学生观察记录表、种植日记、豆本作品等办法写出“创依托校园植物工厂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”的可行性分析报告,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。 3.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,激发劳动热情,学习相关劳动知识。引导学生在植物工厂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,全新认识“农民伯伯”的劳动内容。 4.搭建多个平台,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体验成功与不足。充分利用土培菜园、室内种植、家庭种植等阵地与植物工厂种植进行对比收获,创造更多的实践劳动机会。 5.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种植劳动体验的探索研究,建构植物工厂劳动教学模式。知识探究——选种育苗——监控生长——采摘收获——交流分享——科技创新
| ||||
期望达到效果 | 探索出植物工厂劳动教育模式 1. 精心编制种植活动规划,确立各年段种植活动目标及具体活动内容。 中段:了解植物工厂种植的一般流程,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种养自己喜欢的植物;认识常用的种植劳动工具;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;会系统地观察植物的一生,知道植物生长周期及生长的快慢;认识家乡的农作物;亲近自然环境,形成自觉保护植物的良好习惯;尊重劳动成果。 高段: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进行种植,会设计方案对植物进行研究,逐步形成关爱自然、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,会使用和修理种植劳动工具,善于和同伴进行交流。 活动类型:符合学段特点种植活动、课外拓展的种植活动、激发兴趣的种植活动。 2. 进行种植实践。 种植前的教学准备:明确种植工厂基础建设、植物学相关基本知识,熟知工厂劳动操作规范和要求。 按计划开展相关种植活动、课外拓展开发种植活动、对植物一生、特征的观察和记录。 3. 总结实施推进策略:需要现代科技支撑、专家指导、社团探究、交流展示等方式辅助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。 4. 反思劳动实践活动经验 教师层面: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种植水平;做好宣传发动作;基于学生对植物本有的好奇心设计课程。 学生层面:将工厂种植与其他种植方式进行对比;将活动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;发现问题解决问题;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,进行创意造物。
| ||||
预期成果形式 |
1.积累劳动教育素材,建立素材库。 2.形成许多优秀种植劳动课堂案例。 3.相关经验文章。 4.制作学生作文集 5.形成植物工厂劳动课堂模式及评价方法。
| ||||
学校意见 |
负责人签字: 年 月 日 |